280.00
49.00
180.00
100.00
2018台湾原创音乐话剧《爸爸的信》南京站,这是一场两岸合制的艺术盛宴,这是一台三个女人三个世代的命运大戏,这是一出关于“家”的情感大剧,这是一场触动心弦的温暖故事,11月30日江南剧院盛大开演,我们不见不散。
剧情介绍
文琳有个相当疼爱她的爸爸,小的时候,常带文琳到稻田里散步打发时间,说家乡稻穗的传说。不料爸爸生意失败,文琳家道中弱,从小养尊处优的文琳一时无法适应,在学校被同学嘲笑、欺负,常向妈妈晞旸抱怨、起争执,晞旸为了维持家计四处打工,对于女儿的怨气感到无奈却也无能为力。雪上加霜的是爸爸的合伙人卷款遣逃,爸爸以经济犯的罪名入狱,狱中不能通电话,爸爸开始以信件与妻女连系。等不到审判,爸爸就在狱中病逝,最后的遗物是个装满了写给未来的信的铁盒。
爸爸过世后,文琳一夜长大,变得成熟且坚强,生命中每个重要阶段例如大学毕业、出嫁等,总会有封爸爸的信陪伴,婚后文琳生了个女儿取名妍彬。
妍彬和奶奶晞旸感情非常好。某天妍彬回乡下老家,意外发现原本啰唆多话的外婆话变少,有失智的症状。妍彬体会到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事,也明白了爷爷的信中最常说“家人就是要相信相依相赖”,决定返乡。
创作理念与核心价值
贯穿全剧的金黄草绿意象 - - “稻穗”
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,出嫁新娘的头花上要插稻穗,这是因为从前生活很困苦,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后可以衣食无缺、生活无忧。插的时候要正插,模仿稻子在田里成熟时,穗实自然下垂、饱满的模样。头花插稻穗除了象征福气、富足、丰衣足食、多子多孙,又代表着父母亲的祝福,用稻穗来期盼女儿以后的生活过得非常好。
泥土地里长出来的稻穗,提醒我们要脚踩地扎扎实实的好好生活,当我们付出的爱,是无所求、不问回报的传承,方能体验真正的丰盛、自我完整。
关于传承的故事
剧中所探讨的不只是亲情的传递,在中国儒家的传统观念中,传承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尤其传统家庭更是重视其观念,也因此立下了许多成文及不成文的规矩。从民国70年代的戒严时期到了80年代的经济起飞时期,直至现今网络世代,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转变,孩子的教育与价值观的养成又起了多少世代变化,透过祖孙三代,跨越40年的血脉相传,其中的包容和冲突,将转化为这部音乐剧的主要元素。
“你们在哪,家就在哪”--事过境迁,世代更迭,破镜也能重圆
故事时间连起三个世代,里头有自己与家人的冲突,也有自己与自己的冲突,在世代交替间亦体现了养儿方知父母恩的观念,贯穿全剧的是母性天生的柔软与坚强,不可言喻的传承。剧中许多冲突与缺憾并无法完全抹去,但最终能学习从中与自己和解、与家人和解,学习与遗憾共存且能继续前进,这些都是丰富我们人生体验的珍贵经历。
角色介绍
外婆-晞旸:
象征元素:土
1943年生,个性温和慈祥但习惯用啰唆碎念表达对孩子的爱,丈夫是个商人长年出外做生意,晞旸像灯塔般守着家乡的稻田,抚养女儿文琳长大,后来也成为孙女妍彬的心灵避风港。
妈妈-文琳:
象征元素:火
1962年生,小时家境优渥,后因爸爸生意失败,重新学习、适应平凡人的生活。爸爸入狱、过世对她造成很大的伤痛,心底深处很需要实质陪伴,因为害怕失去,所以不太敢说爱,给人较矜持、有距离的感觉。
孙女-妍彬:
象征元素:风
1987年生,个性活泼、鬼灵精怪,选择离家读书、工作,其实是渴望梦想能得到家人的认同,和外婆晞旸感情很好,在奶奶失智后体会到爷爷信中一再提到“家人要相信相依相赖”的重要。
2018台湾原创音乐话剧《爸爸的信》南京站,一起走进剧场,领略那一份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