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0.00
49.00
180.00
100.00
演出介绍
万众期待的舞台剧《繁花》2019年荣誉回归!
6月27日至30日
将于上海美琪大戏院连演6场
改编自金宇澄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舞台剧《繁花》在去年第一轮巡演中票房爆棚,凭借舞台大美学和细腻出色的表演,不仅收获了极高的明星和大众口碑,同样也获得了专业领域的认可。在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中收获了"2018华语戏剧盛典:最佳创新剧目"这项大奖,并且一连拿下了6项提名:最佳年度剧目、最佳创新剧目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编剧、最佳舞美、最佳投资人。同时,受邀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"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",被誉为"近年来中国少见的好戏"。
"他们,她们,你们,我们"
舞台剧《繁花》穿梭在沪语的旧时光中,道尽了上海人的市井与优雅。延续原著文本中沪语与古典白话小说的美学特征,通过沪生、小毛、阿宝、李李、姝华、汪小姐、银凤等人童年及成年的生命切面,在时代的波澜里钩织出城市肌理与普通人命运,那些未遮掩的,一直曝光的,但从未被注视的……
流动的舞台,克制的灯光,配以电子乐、多媒体的大胆现代演绎手法。在世相的边角--60年代与90年代,爱情与生死,童话与残酷,挣扎与隐忍,传奇与烟火,流行与世俗中,视觉化出人物在时代变幻中的"情感建筑"与"自我凝视"。
舞台剧《繁花》结合每个人的"口述历史",基于沪语的"繁花体",又极致又缠绵,娓娓自述,道出个体生命的失去、得到、失去……你看他们/她们,他们/她们也看你们/我们,那些不为人知的部分。正如金宇澄所言" 繁花是一个超级市场,你进去以后完全是自己的选择。"
"失去,得到,失去"
编年史、古典白话小说的口述,舞台上的视觉冲击,架构出"繁花"的视角,关照的是上海60年代与90年代的那些没有权力的普通人,正如嘈嘈切切的市井生活与层层堆叠的人情世故,你和我,混乱世界里,默默但涌动的生活,舞台剧《繁花》正给予了城市和个人这种生命的关切,流动的舞台,驶进城市和个人的风景,进入一些习以为常但不被注视的角落--"心有所觉,但亦作不解"。
60年代和90年代,是中国城市进展最复杂和多变的两个阶段。质朴压抑的60年代锁不住复杂人性;灯红酒绿的90年代时代开始加速,彼此照映出,这些活在城市背景里的人们的生命力。
"上帝不响,像一切由我而定。"舞台上,烟火气的浮世边角与细腻隐约的个人波澜,与时代的"客观与中立"不谋而合,不带价值判断,不带情绪指向。繁花是一种审美与结构,暗喻了城市进展中的模式与小人物进行中的生活。在评论人毛尖的眼里,这一部没有"的"字的文本,几乎没有形容词,它只是在向你转述已发生的一切,从时代的枝干到细枝末节,娓娓道来。也正如陈冲所说,"《繁花》创造了一种审美距离,这种审美距离所带给我们的享受,是我很长时间都没有过的。"这种熟悉与陌生化,正是每一个城市的呼吸与节奏,你的情感走向。
"繁花,宇宙,与黑洞"
《繁花》首轮巡演过后,引起了巨大的观众反响,其中也不乏受到了陈冲、俞飞鸿、梅婷、朱一龙等众明星的青睐。在各大媒体及戏剧圈内也一度引发了一阵"繁花热"。
"不必怀旧,因为我们还活着。《繁花》让我意识到,原来那样的一个上海还活着。"
--作家 电视主持人 梁文道
"每一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《繁花》。上海有金宇澄,幸哉。话剧扛住了文本强大的压力,未坍未塌,不容易。下一季,就看如何能更自由地与文本博弈了。"
--著名导演 张一白
"舞台剧《繁花》完全创造了另一种质感。舞台剧以这种很实的具体的演员、服装、面部形象,把所有的场景都舞台化、具体化之后,唤醒的不仅仅是对小说的记忆。同时也是更个人的,或者更集体的一种记忆。"
--雕塑艺术家 向京
"舞台剧《繁花》:相信比同意更重要"
--《澎湃新闻》
"这不仅是一次对上海生活的艺术复刻,更是海派文化从地理坐标到情感坐标的赓续延伸。"
--《文汇报》
舞台剧《繁花》就像一个万花筒。生活的"自然主义"与舞台大美学碰撞,你会看见,每一个城市都是"繁花",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,有太阳,也有月亮,有很多星星,还有很多你看不到黑洞……
正如编剧温方伊这样说:"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伤痛,只不过原因不同。" 独上阁楼,最好是夜里。在互联网信息超载和消费主义的今日,找一个时刻,三小时的时光,走进舞台,寻找进入自己的入口,看到一群人,一个人,一座城,不相识,那些从未被真正了解的故事,那些在灯光与时光的阴暗对比中,发现的暗恋与不舍,发现的羞耻与透明,发现的疯狂与平静,发现的日常风景里的平凡与不平凡,发现的消费与被消费,发现在与时光抗衡中的勇气,或者没有勇气,或懂得或无法沟通的自己……
最后,当命运把你抛向生命复杂的境遇里时,你的反应如何呢?
"普通人是真正的英雄。向每一个普通人致敬。"